四川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发展已有5年。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眉山天府新区作为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进的“头号工程”,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成眉同城、公园城市建设、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当好了示范、做好了标杆,“头号工程”名副其实。然而,在强力推进过程中,眉山天府新区发展也遇到诸如“体制机制不活束缚发展”、“基础建设不同步制约成眉同城不畅”等发展瓶颈。
为进一步推进眉山天府新区高质量强劲发展,7月份,九三学社眉山市委会同九三学社省直工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对天府新区的成都、眉山两个片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瓶颈
(一)体制机制不活。
1.运行模式。眉山天府新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天府新区12个乡镇进行委托管理,采用“大部制+功能区”运行模式,同时行使市级和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党工委管委会合署办公、一体运行,内部设置“9+5”(内设机构9个,保留原来5个园区牌子)管理模式。
2.主要矛盾。在“派出机构”运行模式下,眉山天府新区存在突出的权责不对等矛盾。一方面要承担与区县相同或是更高要求的发展任务和目标考核,另一方面却不能行使与区县、市级部门同样的相关独立权限,再次就是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等配置远不如区县,如实际编制400人,工作中不可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一对多”等问题。另外没有设立类似成都战略研究局机构,主要领导都是兼职,事情繁杂,精力有限,整个新区缺乏谋篇布局的战略性牵头机构,对天府新区的建设发展牵制严重。
3.引发问题。一是土地使用受制约。土地和国土空间编制无独立的权限,需要时要向仁寿县和彭山区政府报批,再报市上批准。程序不够简化,竞争力受影响。二是规划发展受制约。很多项目比如“环天府新区经济带的规划”只是区域性规划,不能通过省规划局和发改委的审批,不能备案,对眉山天府新区土地、财政影响很大。三是资金使用受制约。省市分配专项资金不能直接进入眉山天府新区财政,而是要通过仁寿县和彭山区财政转拨到眉山天府新区,影响资金使用时效;四是融资能力受制约。眉山天府新区没有独立的债券发行额度,使用时相当于占用仁寿县和彭山区债券额度,债券发行额度受影响间接影响融资力度;五是人才引进受制约。人才方面缺乏“人才公寓”之类的大力度优惠政策,一方面引进人才不畅,另一方面又留不住人才,至目前引进人才仅30名等等。
(二)成眉同城不畅。
1.体制机制影响。四川天府新区由成眉两个片区组成,管理机构均为所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因无省级层面的统筹管理机构,四川天府新区的统筹规划、建设、发展主体责任落到了成都、眉山两市,且无专门政策支持,无整体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引领,导致成眉两地基本上属于独立发展,天府新区成眉一体化推进难度大。
2.行政区划影响。由于成眉两地天然的行政区划壁垒,导致天府新区成都和眉山两个片区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严重不同步,很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到眉山就中断了,难以形成同城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基础。且产业重叠性强,缺乏互补性,不同程度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
3.经济基础影响。成眉两地经济体量、财税政策、扶持企业力度等各方面悬殊太大,发展理念、发展视野、发展目标上差异大,加之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内生动力先天不足,天府新区成眉一体化发展难以实质性推进。
二、对策建议
(一)成立一个统筹协调管理机构。
建议市级层面报告省政府,设立四川省天府新区统筹发展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由省委常委担任负责人。统筹四川天府新区包括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的规划制定、调整、落实,专门政策的出台和兑现等。使天府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从省级层面上形成整体上联动、差异化互补。省上尽早出台《四川天府新区管理条例》确保天府新区依法行权,天府新区承担着国家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建议探索给予天府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试行办法等。
(二)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管理体制。
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大体分为四类管理体制(行政区体制、行政区与新区合一体制、规划区与直管区分层次管理体制、管委会统筹协调体制),根据发展情况比较分析,行政区体制发展最快最好。眉山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一部分,可以创新,可以先成都一步,建议以行政区体制模式,进行管理和发展,完善运行机制。只有顶层设计做好了,“正身”了,才能确保眉山天府新区依法行权,以“主人翁”姿态开启全面建设眉山天府新区新篇章。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配置与眉山天府新区“行政区体制”管理模式相匹配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优化运行机制,设立成都战略研究局类似机构,强化眉山天府新区在宏观层面和战略性方面的谋篇布局。目标考核上,以推进全市跨越发展的“头号工程”,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样的高标准,对天府新区进行全方位考核,进一步推动眉山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一个干部企业化管理的观念和理念。
为进一步改变内部体制僵化、利益固化、动力弱化现状,建议在眉山天府新区所属的一至二个园区先行试点,参照天津开发区做法,立足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取消编制管理和终身制,实行授薪人员总额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聘期制,所有人员全部“起立”,重新竞聘上岗,统一签订合同,确定聘期。自主决定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建立岗位绩效工资体系。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以业绩为导向,以结果论英雄。
(四)绘制一张同城发展蓝图。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避免“诸侯格局”出现,在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纲要及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要求下,因地制宜将天府新区成眉两个片区的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交通组织、土地利用及城乡建设等统一规划在一张蓝图上。特别是支持和推动成都东部新城与眉山天府新区临空经济区的一体规划和眉山市域铁路S5、S13建设。针对整个天府新区制定和推行相对统一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避免“一区两制”。明确两片区在产业链、产业生态圈内的分工和产业布局,避免因同质化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五)设立一个天府新区国际仲裁法院。
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应当由国际视野,面对可能越渐增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并因此或将派生出的纠纷,应当建立起争议解决平台。虽然,天府新区自贸区法院已经成立,但是国际争议解决,是外国投资者的首选。因此,应当尽快推动设立天府新区国际仲裁院。这一举措对于更好吸纳外资,加速推动天府新区甚至四川国际化很有意义。
(六)打造一流的要素保障能力。
土地保障方面,建议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立项、验收和变更,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涉及的土地征收方案等,由眉山天府新区直接审批。能源通讯保障方面,电、气以及通讯基础规划、建设和保障,要与成都无缝对接,做到“基础同网,服务同质,费用同优”。在融资保障方面,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扶持资金力度,提高成眉两地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成功率,鼓励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开展股权交易,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