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九三概览
九三章程
九三简介
市委简介
领导成员
新闻中心
社内要闻
时政要闻
最新公告
参政议政
两会提案
社情民意
政党协商
调研报告
民主监督
社会服务
九地合作
惠民帮扶
思想建设
学教活动
理论研究
社史文献
经验交流
群言文萃
组织建设
组织结构
组工动态
基层活动
机关建设
市委机关
制度建设
文件资料
社员风采
两会代表
社内英才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武维华: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间:2021-02-02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武维华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部署,丰富和深化了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导。对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理解把握,认真贯彻落实。
一
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些年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和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西方反华势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凸显了破解“卡脖子”问题的紧迫性。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纵观世界大国发展史,大多经过了科技自主发展的历程,基本实现了科技自立。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大国,只有把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立起来,才能真正掌握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诸多风险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充分发挥好科技创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
准确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要求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创新合力。其主攻方向为“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关键在于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解决好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重点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要求,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一是自立与自强的关系。
自立与自强密切相关,但又各有侧重。自立更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自强则更强调自尊自爱、奋发图强。科技自立与自强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只有实现科技自立,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自强;只有具备科技自强的精神和实力,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自立,二者作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共同构成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是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也需要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我们所追求的举国体制,应当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能够综合运用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社会资源,构建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这也是对以行政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的传统举国体制的超越。
三是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关系。
自立自强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强调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是辩证统一的。自立自强是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石,开放合作是实现自立自强的路径和手段。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开放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之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中国科技取得更大发展。
三
发挥九三科技特色,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九三学社与科技界联系密切。从向现代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每当中共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九三学社都会积极响应。例如,1956年,66位社员参加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12位社员荣获新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1986年,王淦昌、陈芳允等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推动了863计划出台。近十几年来,九三学社坚持围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问题参政议政,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接受。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九三学社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
传承弘扬九三学社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加强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坚定所联系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激发所联系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攻克核心技术的干劲和韧性,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中有关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积极履职尽责、议政建言。
聚焦编制实施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重点关注的科技问题,聚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献智出力。
第三,把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团结在多党合作事业中,引导动员大家共同为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
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更好发现、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支持和鼓励他们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执着追求、攻坚克难,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潜心研究,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狠下功夫,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